2025年,隨著工作型態的多元化,一個螢幕已經不夠用了,越來越多用戶開始尋找多螢幕擴充解決方案。不過,想把筆電接上 2~3 台螢幕,可不只是「買螢幕、插上去」這麼簡單——你的筆電規格支援嗎?該選擇哪一種擴充工具才符合預算與工作需求?
本篇文章將從實用角度出發,帶你一次搞懂 5 種最常見的筆電螢幕擴充工具,深入比較它們的 顯示畫質、價格、體積、相容性與 CP 值,幫助你依照實際需求(商務辦公、影音創作、程式開發、遊戲直播…)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筆電擴充方案!
在選擇擴充工具之前,你應該先釐清以下五個關鍵面向,避免買錯規格、白花錢:
小提醒:功能不是越多越好,選擇「適合你的工作與預算的工具」才是關鍵。
市面上螢幕擴充工具種類繁多,從簡易轉接器到全功能 Docking Station,到底哪一種才最適合你?本段將針對 5 種主流工具,從顯示畫質、體積、價格、CP值、相容性五大指標,逐一進行分析與評比:
只需連接一個 MST HUB,就能透過 MST(Multi-Stream Transport)技術,將筆電單一的 DisplayPort 訊號,拆分為多路輸出,輕鬆實現兩到三個螢幕的延伸或鏡像顯示。
優點:
限制:
適合族群:
項目 |
分數 |
說明 |
顯示畫質 |
★★★★☆ |
支援 4K@60Hz,螢幕獨立顯示 |
設備體積 |
★★★★☆ |
體積輕巧,不佔據桌面空間 |
價格 |
★★★★☆ |
NT$1,490 ~ $3,000 |
CP 值 |
★★★★★ |
價格、體積與效能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|
相容性 |
★★★☆☆ |
支援 USB-C DP Alt Mode 或 DisplayPort,Win 相容佳,Mac 不支援 MST |
總分 |
4.0 / 5 |
Docking Station(擴充底座)是一種高階多功能擴充工具,通常透過 USB-C 或 Thunderbolt 連接筆電,不只支援多螢幕輸出,也整合 USB、網路、音訊、讀卡機等多種接口,適合需要建構完整桌面工作站的使用者。
優點:
限制:
適合族群:
項目 |
分數 |
說明 |
顯示畫質 |
★★★★★ |
支援高解析度(4K@60Hz、5K 或雙螢幕顯示) |
設備體積 |
★★☆☆☆ |
體積較大、適合固定使用 |
價格 |
★★☆☆☆ |
NT$6000 ~ 8000 |
CP 值 |
★★★☆☆ |
擴充能力強、但價格較高 |
相容性 |
★★★★☆ |
高端筆電支援佳、但部分機型需要安裝驅動 |
總分 |
3.2 / 5 |
這類轉接器是目前市面上最簡單、價格也最親民的筆電外接螢幕方案。常見類型如:USB-C 轉 HDMI、USB-A 轉 HDMI 等。使用方式簡單,適合臨時簡報、文書作業等情境。
優點:
操作簡單
體積小巧,方便隨身攜帶
價格便宜,門檻低
缺點:
多數僅支援單螢幕輸出,且解析度與更新率有限
USB-A 規格受限於頻寬,可能會出現延遲或畫質壓縮
MacBook 多數機型不支援 USB-A 顯示輸出,使用前需確認規格
適合族群:
偶爾需要外接單一螢幕的使用者
不追求高畫質、僅用於簡報或文書處理
項目 |
分數 |
說明 |
顯示畫質 |
★★☆☆☆ |
僅支援單螢幕 1080p~4K 顯示,延遲與穩定性較差 |
設備體積 |
★★★★★ |
體積小巧、可放口袋,便攜性高 |
價格 |
★★★★★ |
平均約 NT$600 ~ 1500 元 |
CP 值 |
★★★☆☆ |
便宜好用但功能受限,適合基本用途 |
相容性 |
★★★☆☆ |
支援有限,需查詢規格 |
總分 |
3.6 / 5 |
雖然三種擴充工具都能實現螢幕外接,但從整體評比來看,MST HUB 在顯示品質、便攜性與 CP 值方面表現最為均衡,非常適合追求高效多工且經常切換工作場景的使用者。若你需要的是「多功能一體式擴充」,則 Docking Station 是企業級用戶的理想選擇;而 USB 轉 HDMI 則是預算有限、需求單純的好選擇,適合學生與文書工作者短期使用。
擴充工具 |
顯示畫質 |
設備體積 |
價格 |
CP 值 |
相容性 |
總分 |
MST HUB |
★★★★☆ |
★★★★☆ |
★★★★☆ |
★★★★★ |
★★★☆☆ |
4.0 |
Docking Station 擴充底座 |
★★★★★ |
★★☆☆☆ |
★★☆☆☆ |
★★★☆☆ |
★★★★☆ |
3.2 |
USB轉HDMI |
★★☆☆☆ |
★★★★★ |
★★★★★ |
★★★☆☆ |
★★★☆☆ |
3.6 |
建議根據實際工作場景、裝置相容性與預算,選出最適合你需求的擴充方案,避免花大錢買錯設備!
MST HUB 是利用 DisplayPort 的 MST(Multi-Stream Transport)技術,透過單一接口分流出多螢幕延伸訊號,常見於 USB-C DP Alt Mode 規格的筆電。
可查閱筆電規格說明,看是否支援「DisplayPort 1.2 / 1.4 + MST」或「USB-C Alt Mode」。部分 Windows 筆電與商務機支援,Mac 系統(M1 / M2)大多不支援 MST。
Docking Station 通常提供多種埠口(網路、USB、SD卡等),功能多但價格高;MST HUB 則專注於影像輸出,更小巧、價格更親民。
在多螢幕擴充設備中,大部分人會在 MST HUB 和 Docking Station(擴充底座)之間做挑選,雖然兩者的功能類似,不過適合的場景和特點其實有所不同喔!以下是兩者的差異比較表:
項目 |
MST HUB |
Docking Station(擴充底座) |
主要功能 |
專注連接多螢幕+少數擴充 |
連接多螢幕+多功能擴充 |
擴充接口 |
螢幕輸出(HDMI / DP)、USB |
螢幕輸出(HDMI / DP)、網路、音訊、USB等多種接口 |
體積大小 |
小巧輕便、適合攜帶 |
體積較大、適合固定使用 |
適合工作環境 |
時常切換工作環境 |
工作環境較固定 |
價格 |
容易入手 NT$1,000 ~ NT$2,000 |
價格較高 NT$6,000 ~ NT$8,000 |
適合需求 |
只需要多螢幕擴充 |
需要多功能擴充 |
MST HUB的功能是「 讓一台筆電變多螢幕 」,KVM 則是「 讓一組設備控制多台電腦 」,雖然外觀相似,但功能上有很大的差異喔!
關於KVM的詳細介紹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什麼是KVM?讓多台電腦共享滑鼠鍵盤的秘密武器!
市面上常見的「HDMI 切換器」或「HDMI 分配器」,雖然名稱看起來像是可以連接多台螢幕的裝置,但其實它們只能進行「畫面鏡像」,無法做到真正的「延伸顯示」。
這類產品設計用途通常是:
多個裝置共用一個螢幕(例如:筆電+PS5+Switch 共用一台電視)
一個訊號同時輸出到多個螢幕(例如:投影會議、展示螢幕同步播放)
如果你想讓筆電「一邊播放簡報、一邊看筆記」,或是「剪輯影片時分割畫面在三個螢幕上」,這類 HDMI 切換器無法達成你的需求,請務必選擇支援延伸顯示的設備(例如 MST HUB 或 Docking Station)。
雖然市面上仍然能買到 VGA 轉接器,但這類產品幾乎只適用於極舊機種或特定設備(如早期投影機、教育用白板等),對於現代筆電與螢幕使用者而言,早就不是主流連接方式。若你是一般使用者、內容創作者或商務工作者,請直接略過 VGA 產品,把預算投資在支援高解析度與延伸顯示的擴充工具上,才是真正提升效率的解法。
還在受限筆電的單一畫面?
讓 4K MST HUB 解放你的螢幕潛力!只需一台MST HUB,無需繁瑣轉接器、不佔空間,即插即用,瞬間將你的筆電擴充成三螢幕高效工作站。
不論你是遠距開會、影音剪輯、開發 Debug,還是創作者多軌操作,都能一機搞定、不打結。
現正嘖嘖募資中,早鳥優惠一起升級!
一機即串三螢幕|支援延伸 / 鏡像顯示自由切換
USB-A 10Gbps 高速傳輸|資料移動不卡頓
Type-C 100W 快充輸出|邊工作邊補電
無需驅動、即插即用|插上就能用,快速上手
一鍵關閉螢幕設計|節能省電,保護螢幕壽命